從小米SU7一炮打響,小米新車到Y(jié)U7蓄勢待發(fā),第款小米造車這盤棋,曝光走得越來越穩(wěn)了。全新
而就在大家還在熱議SU7銷量、增程YU7諜照的小米新車時候,小米的第款第四款新車——代號“昆侖”的全新增程SUV,已經(jīng)悄悄浮出水面,曝光預計2026年正式上市。全新
這回,增程小米要玩把大的小米新車:方盒子造型、三排座椅、第款增程動力、曝光激光雷達全上陣,全新直接劍指理想L9、增程問界M9這些“奶爸神車”,野心昭然若揭。
1 方正造型+三排大空間,這回主打一個“實用至上”
如果說SU7是運動轎跑風,YU7走的是流線型SUV路線,那“昆侖”就是妥妥的“硬漢派”。從最新曝光的諜照來看,這車采用了非常典型的方正造型,線條平直、輪廓硬朗,車頂近乎水平延伸,C柱之后的車窗明顯拉長,后排和第三排的采光和空間感直接拉滿。
這種“盒子”設計可不是為了耍帥,核心目標只有一個:空間實用性。結(jié)合三排座椅布局(預計提供6座/7座可選),“昆侖”明顯是沖著家庭用戶來的,尤其是那些經(jīng)常全家出游、對后排空間和舒適性有高要求的“奶爸”群體。
尺寸方面,“昆侖”比即將上市的YU7還要大一圈,定位中大型甚至接近全尺寸SUV,軸距預計超3米,內(nèi)部空間表現(xiàn)值得期待。后排乘客再也不用“蜷縮”了,第三排也不再是“應急專座”。
2 外觀細節(jié)拉滿,科技感藏都藏不住
別看造型方正,該有的科技元素一點沒少。
前臉延續(xù)小米家族化設計語言,貫穿式LED日行燈大概率不會缺席,中間是醒目的“xiaomi”車標,機蓋上還有力量感十足的筋線,前包圍采用三段式進氣口,可能還帶主動式進氣格柵,兼顧散熱與風阻。
側(cè)面最吸睛的,是亮黑處理的A/B/C/D柱,營造出懸浮車頂?shù)囊曈X效果。前翼子板后方能看到后視攝像頭,車頂前部赫然裝著一顆激光雷達——這可不是擺設,意味著高階智駕系統(tǒng)已在路上。
車尾同樣走簡潔大氣路線,貫穿式尾燈+中間“xiaomi”字母標,品牌辨識度直接拉滿。頂部有擾流板和高位剎車燈,后包圍還疑似設計了“擴散器”造型,雖然不一定真有空氣動力學作用,但運動感是給足了。
3 增程動力+1500km續(xù)航?長途出行焦慮說拜拜
小米這次沒玩純電,而是選擇了增程式動力系統(tǒng),很聰明。畢竟對于家庭用戶來說,周末自駕、節(jié)假日長途出行是剛需,純電車型的補能焦慮依然存在。而增程既能享受電驅(qū)的平順安靜,又能靠加油“無限續(xù)航”,實用性更強。
據(jù)消息,“昆侖”將搭載一臺1.5T渦輪增壓發(fā)動機作為增程器,匹配前后雙電機,實現(xiàn)四驅(qū)布局。雖然具體馬力還沒公布,但參考同級車型,預計綜合功率輕松突破400kW,零百加速進入5秒內(nèi)不是問題。
更關(guān)鍵的是續(xù)航表現(xiàn):純電續(xù)航有望突破200公里,滿足日常通勤完全夠用;綜合續(xù)航或達到1500公里,跨省自駕隨便跑,加油站隨便加,徹底告別里程焦慮。
另外,小米在快充技術(shù)上一直有積累,“昆侖”很可能支持更高功率的直流快充,補能效率進一步提升。想象一下,服務區(qū)喝杯咖啡的功夫,電量就從30%充到80%,長途出行體驗直接起飛。
4 智能座艙+智駕全拉滿,這才是“人車家”生態(tài)的終極形態(tài)
作為一家從手機起家的科技公司,小米在智能化上的野心,從來不只是“能用”,而是“好用+無縫”。
“昆侖”將基于小米澎湃OS打造智能座艙,車機系統(tǒng)與手機、家居設備深度打通。車內(nèi)預計配備大尺寸中控屏+副駕娛樂屏,界面簡潔流暢,操作邏輯和MIUI一脈相承,上手毫無門檻。
更重磅的是智能駕駛。車頂?shù)募す饫走_+多攝像頭+毫米波雷達組合,意味著“昆侖”將支持城市/高速NOA領(lǐng)航輔助、自動泊車等高階功能。參考SU7的智駕策略,預計會提供純視覺和激光雷達融合兩種方案,用戶可根據(jù)預算自由選擇。
而真正的殺手锏,是“人車家全生態(tài)”互聯(lián)。
在車里,用語音控制家里的空調(diào)、掃地機器人、攝像頭;
在家里,用小愛同學遠程啟動車輛、預熱座椅;
手機日程同步到車機,自動規(guī)劃路線,提醒你該出發(fā)了……
這種無縫銜接的智能生活體驗,才是小米最核心的競爭力。
5 2026年上市,對手是理想L9、問界M9,小米能贏嗎?
2026年,“昆侖”將正式殺入高端大型SUV戰(zhàn)場,對手都是狠角色:理想L9的家用標桿地位穩(wěn)固,問界M9的華為技術(shù)加持強大,還有騰勢N9、蔚來ES8等虎視眈眈。競爭不可謂不激烈。
但小米也有自己的牌:
超長續(xù)航+增程無焦慮,切中家庭用戶痛點;
澎湃OS+全生態(tài)互聯(lián),科技體驗獨一無二;
小米品牌號召力+龐大用戶基礎,自帶流量;
性價比基因,即便定位高端,也可能帶來“越級打擊”。
當然,挑戰(zhàn)也不?。?
供應鏈能否保證新車初期穩(wěn)定交付?
汽車制造工藝、底盤調(diào)校等“硬功夫”能否媲美傳統(tǒng)大廠?
高階智駕的實際表現(xiàn)能否兌現(xiàn)宣傳?
6 小米的“昆侖”野心,不止于一輛車
“昆侖”不僅僅是一款SUV,更是小米“人車家全生態(tài)”戰(zhàn)略的關(guān)鍵拼圖。它代表著小米從轎車到SUV、從運動到家用、從純電到增程的全面布局。
2026年,當“昆侖”正式亮相,我們看到的或許不只是小米的第四款車,而是一個真正閉環(huán)的智能生態(tài)時代的開啟。
到時候,你愿意為這臺“能進家門的SUV”買單嗎?我們拭目以待。